孔雀,被视为“百鸟之王”。孔雀,有绿孔雀和蓝孔雀两种。蓝孔雀还有两个突出的变种,即白孔雀与黑孔雀。雄鸟的羽毛十分漂亮,尤其是孔雀开屏时极为鲜艳,就像一把缤纷多彩的扇子。
在我国传统文明中,孔雀被以为是如意、残酷、漂亮和华贵的意味。很久以前,人们便将孔雀视为珍禽异鸟而启动畜养。它们漂亮的羽毛,被人们用来装点、赞美生存。人们用孔雀的羽毛编织成扇子,称为“孔雀扇”,赏心顺眼。
在现代,孔雀被称为“文禽”,由于它不只邻羽光荣鲜艳,而且很有德行。过去,人们把孔雀的纹图称为“天下文明”,用途极广。
在明代官服的补子纹饰中,武官三品即为孔雀。清代的官员,在中国传统如意图案里,以孔雀花翎为冠饰,有三眼、双眼、单眼之分。清代初期,孔雀花翎只赏给朝中的贵族大臣,起初逐渐遍及,但依然只要五品以上的官员才可以佩饰单眼花翎。因此,孔雀花翎便成为势力的意味。
自古至今,孔雀在艺术、文学和宗教方面久负盛名。在我国民间经常出现的如意图案中,有在珊瑚瓶中插孔雀花翎的图案,称为“红顶花翎”,寓意“官运亨通”“加官晋爵”。而以雌雄孔雀组成的各种如意图案,又有“夫贵妻荣”“恩爱同心”的寓意。
传说孔雀开屏有特定的期间,因此,孔雀开屏被视作祥瑞之兆。在我国民间艺术作品当中,“孔雀开屏”是一个十分多见的题材,寓意“如意太平”。
在我国民间传统家具当中,就有一种彩绘孔雀的屏风,被称为“孔雀屏”。在《唐书》里,记录了一件与“孔雀屏”无关的趣事。
传说唐高祖李渊的妻子年轻时才貌特殊,其父母为求得贤婿,便在门屏上画了两只孔雀,宣称:谁能在百步之外射中孔雀的眼睛,就把女儿嫁给谁。但是,上百位求婚者中无一人中的,只要李渊两箭各中一目,最终抱得佳人归。因此,后世也常以“雀屏”来比喻择婿。至今,在人们经常经常使用的新婚挽联中,仍有“屏中金孔雀,枕上玉鸳鸯”的如意佳句。
在佛经中,孔雀被视为如意鸟。相传佛在550次修炼轮回中,曾轮回为孔雀身。据佛经故事《孔雀王》记录,孔雀是神鸟,它在沐浴时,总要抖落羽毛上的水珠。水珠落在人的身上,就能肥壮短命;落在家禽的身上就能六畜兴隆;落在地上,就能五谷丰收。
在我国云南的傣族寓居区,每当佛教节日和年节庆典来暂时,人们期求如意,都要扮演民间传统的“孔雀舞”。在种类单一的傣族舞蹈中,“孔雀舞”是人们最青睐、最相熟的舞蹈之一。
对于“孔雀舞”的来源,还传达着一段柔美的传说。传说在很久以前,孔雀的羽毛并不像如今这样五颜六色,羽毛上也没有漂亮的“圆眼”。
一次性,佛祖下凡。为了获取佛光的普照,忠诚的信徒们簇拥赶到寺院,把佛祖围得风雨不透。有一群栖身在天柱山上的孔雀,得悉佛祖下凡的信息后,也急忙飞往寺院。惋惜它们早退了,无法凑近佛祖,在人群外急得团团转。
最后,它们选择在人群外摆开舞场,迎着神圣的佛祖倒退尾屏,并舞蹈起来。人们的目光都转向了它们,并不约而同地为它们伴奏。佛祖被它们的忠诚之心感动,便向它们投去一束佛光。孔雀的羽毛顿时变得光荣照人,根根羽翎刹那间装点上了镶有金圈的“圆眼”。随后,孔雀们到来佛祖身边,把五颜六色的孔雀翎敬献给了佛祖。
从此以后,“孔雀舞”便代代相传,至今不衰。“孔雀舞”的故事使孔雀身上的如意色调更加浓重,漂亮的孔雀,也成为我国传统如意文明中一道无法缺少的景色。
本文地址:https://www.qianwe.com/article/d199c138e4c35b466435.html